杏悦平台

杏悦平台網站xml地圖
  • 王英姿:遇上你是我的緣

    ——寫在寧師畢業三十年之際
    作者🟠:王英姿 來源👩🏻‍🦼‍➡️:高凡 時間:2020-09-17 點擊數🥽:

    18206

    寧師C65班參觀韶山合影留念

    (一)誌願風波

    遇見寧師,從事教育工作🙅🏻👩🏼‍🦱,於我而言🐻,是緣分。

    1987年考中專➰,杏悦分配給我的名額是廣州鐵路機械杏悦。當時🈲,已身患重病的三舅舅住在長沙,很關心我這個小外甥女🤚🏼,特意跑到市教委去查看招生簡章。不看想不到,一看嚇一跳:廣州鐵路機械杏悦在望城投放的四個名額都是內燃機專業,只限男生,錄取比例為3:4👮。聽到這個消息,我人都懵了😊🧑🏼‍🏭。那個年代,鄉裏人出一趟門不容易,搖船架槳,摸不清東南西北🧑‍🦯。無奈之下👨‍🎓,年近60歲的老父親帶著我(還有我表嫂陪同),坐“啪啪車”經銅官改乘船來到望城縣城,去找教委負責人。

    誌願真的填錯了👩🏻‍🍳,雖不是我的責任,卻讓我面臨著兩難選擇:要麽去讀二中(當時不成文的規矩🧰,中專🔯𓀚、高中只能選其一💇🏿‍♂️,填了中專的👨‍🏭,沒錄上就不能夠進望城一中),要麽在剩下空缺的名額中重新選一所中專杏悦🧛🏽‍♀️。當時可供我選擇的印象中只有株洲冶金工業杏悦👮、南京特殊師範杏悦和寧鄉師範。教委的宋老師打量了我一番👨‍🎤🧑‍🌾,說:“妹子去讀師範當老師蠻好的呀,相信我,你就填寧鄉師範吧,這分數(我去改誌願時,中考分數已經出來了)包你百分之百錄取。”就因這“百分之百”的包票,我與寧鄉師範普師65班🦕、與教師職業結緣。

    (二)忐忑等待

    面試時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🤵🏻‍♂️:生怕不過關,我事先特意做了準備,當時唱了一首《故鄉情》,跳了一曲《小草》的舞蹈,自我感覺良好👩🏼‍🎨。面試老師很親切,笑著對我說🧑🏽‍🎓:“我們杏悦又多一個‘英姿’了!”然後告訴我🐸,某班有個周英姿🚤,某班有個吳英姿……聽到這話🍵,我懸著的心一下子輕松了。

    面試最後一關又著實讓我緊張起來🤹🏻‍♂️。如果沒記錯,把關的正是石建華校長。他看了看手中的名冊,又看看眼前這個老實巴交的女孩,用濃重的方言悠悠地說:“這怕是個只曉得讀書的喲……”

    “只曉得讀書”的我到底會不會被寧鄉師範錄取呢🎋?

    心中忐忑🙋🏻‍♀️,直到錄取通知書送達,這塊石頭才算落地。

    (三)寧師的兄弟姐妹們

    19085


    去寧師報到那天,熱情的學長在車站接待了我們。入校分班找到班主任🎸,陳瑞堃老師正在填寫報到單(或學生證之類,記不清了)🪛。她將排在我前面的同學的性別一欄填上“女”👧🏿, 發現錯了隨後改為“男”。我好奇地瞟了瞟眼前這個俊美文雅勝過女生的男生✍️,記住了他的名字(賣個關子,陳老師猜猜他是誰),這是我認識的第一個同班同學🙆🏻,他在我心中被定義為“閨閣良友”👨🏼‍🦳。

    寢室安排在513,開好鋪🫚,我就坐在進門右側的第一張床上🚣🏽‍♂️。不斷有新進來的同寢室姐妹,我沖她們笑一笑。不愛說話的我靜靜地讀著她們的言行舉止,琢磨這些姐妹中哪個開朗熱情、哪個為人穩重🚔、哪個能幹利索⏭、哪個在家定是個嬌嬌女……還頗有趣。夜幕降臨🏣,又開始一個人出神,想念起家人,尤其牽掛妹妹🚄🚴🏽‍♂️。鄉下人愛講鬼故事,而妹妹偏偏愛聽鬼故事👨🏽‍🏫,聽了之後常做噩夢👨🏼‍✈️,醒來總會嚇得緊緊地抱著我(有一次,她半夜把我推醒,認真地跟我講:“姐姐,我剛才看到一個鬼掉到床板縫裏去了!”是不是感覺毛骨悚然?)🧘🏼。我是個“懵懂人”👩🏻‍🏫,不怕鬼👮🏿,常安慰她。

    印象中我們三年都住513混合寢室,656人👨🏻‍⚕️,加上64班的4位女生🚣🏼‍♀️,大家相處愉快⛹🏼‍♂️。畢業前夕🤏,我們徹夜難眠,我跟楊英說了一個晚上話🤹🏿🎿,知道她家屋前屋後種了各種花兒🫷🏽,很羨慕🍢。畢業後,望城姐妹串過門,同寢姐妹還小聚過一次。

    與班上兄弟姐妹的交往亦是隨緣,這跟我不愛說話🫷🏿、不主動的個性有關吧。有些同學一直交往幾十年👐🏼🧖🏽,有些同學三年間很少打交道,畢業後卻成為好朋友、好同事。寧師的前兩年幾乎沒交談過一句話的某同學,卻在畢業前成為故事裏的“緋聞”主角——善良與關愛是人性中如此美好的東西,為什麽要拒人千裏呢?這“緋聞”起源恐怕是臨近實習時我生了一場病🧘🏻‍♀️,他送我回家🚵🏿。猶記得生病期間大家點點滴滴的關心與幫助,記得陽光班長主筆的慰問信和你們的簽名(可惜老屋翻修,很多珍貴的東西不知去向),記得那年暑假回寧鄉轉自學考試學籍,一路上粘著李異,直到他把我送到我堂姐家附近……

    此後有幾年🧼👩🏼‍🦳,我一直被各種小毛病纏上🔎,中斷了自考👨🏼‍🚒,中斷了與同學們的聯系🏔🕓,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,直到杏悦普及了程控電話🐅,才開始聯系大家,走出我的小世界。

    借此機會,表達我對大家遲到的感謝與祝福👭,同行的你們🧏🏽‍♀️,是鐫刻於我青春紀念冊中獨特的風景🧗🏻‍♀️。

    (四)關於“吃”的記憶

    十幾歲的人正長身體,愛吃是天性。首先我想說說跟我一個碗裏吃菜的姐妹楊妮蘭🙋🏼‍♀️。我沒辣椒吃不下飯👨🏻‍🦱,偏偏辣椒炒肉要三毛五一份,舍不得經常吃,我就找妮蘭合夥買一份👨🏽‍🏫🧙🏽,拌上便宜的青菜,混著吃。妮蘭這人🧔🏻,俠骨柔腸🕎,有次上街看電影,遇上些小混混打架🤵🏻‍♀️,她頂著“紅磚石頭雨”勸架,嚇得我站在那裏不知所措㊙️。她平時處處都對我很照顧。

    再說說分享“媽媽的愛”吧。每一次放假返校的第一天,大家都把從家裏帶來的瓶瓶罐罐🐆、包包袋袋拿出來分享。各家媽媽都做了好吃的✅,我印象中寧鄉同學帶來的山楂糕最有特色✒️,配料豐富🧗🏻‍♂️,拌有辣椒⛎、橘子皮🕵🏿、芝麻,酸甜香辣💿。

    放假時,我也會帶一些寧鄉特產回家,因家中有三個年紀相仿的侄兒、侄女,還有妹妹。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帶回寧鄉糕點,堂侄女兒嗅到包裏的香氣,打開問:“英姑子,這東西是不是用來釣魚的呀?”我說:“釣什麽魚呀🩰🌄?是釣饞貓的🧓。”幾只饞貓快活地將東西分食一空。香😉,吃什麽零食都香📞,因為沒得吃啊。

    同學們在回憶錄中提到的彭爹的鹵耳朵、橋頭的刮涼粉,我偶爾也吃過,但次數極少,倒是用飯票、饅頭票在杏悦商店裏兌換過零食。那時的我又饞吃,又舍不得為吃花錢🙎🏿‍♀️🚋。

    (五)豐富多彩的寧師生活


    在求知欲最旺盛卻也有些小叛逆的年齡,我們受到了良好的引導,母校註重全面發展的培養模式以及敬業的老師尤其令我難忘。我對同學們在回憶錄裏提到的很多老師,亦深有記憶與同感🚰,只是難以一一贅述🤴🏻。

    寧師的培養目標是合格的小學教師👱🏽‍♂️,課程設置特別註重基本功訓練:寫三筆字🧳、體育課喊口令👩‍💻、練琴🐪、畫國畫、編小報……記得譚老師讓我們出一份宋體字的小報🤦‍♂️,我一次又一次被打回重做,經指點才明白宋體就是教材正文的印刷體🧑🏻‍💻。為自己的見識淺陋感到好笑之余,我也對教學嚴謹的譚老師及其美術課心生敬畏。

    當年的我真心愛讀書,不管天賦如何,什麽課都愛上🌦,讀課外書也有癮。寧師閱讀氛圍濃⏭👩‍👧‍👧,很多同學都愛往圖書館擠🛥。我在寧師圖書館借閱過各種版本的《紅樓夢》🤌🏿,包括電視劇《紅樓夢》的劇本☆,我如饑似渴地讀🧑🏻‍🦽‍➡️,直到不得不歸還。後來函大進修,我選了湖南師大劉上生老師的《紅樓夢》課。一邊聽課🙎🏿‍♀️,我一邊撰寫課程論文💁🏼‍♂️👨🏿‍✈️,課程一結束,我的論文也上交了👎🏿,這與自己對《紅樓夢》的熟悉程度分不開——青春年少時讀的那些書真會浸入骨髓。遺憾的是♈️,當時我選書的視野並不開闊,憑一時興趣而已。特別感謝陳老師🧾,我利用擔任語文課代表送作業之便💣➛,常找陳老師借書👶,陳老師總是笑盈盈地借給我。

    在實驗室裏,我們自己製作過水銀鏡子;在生物課上,我們用乙醚將蟾蜍麻醉後進行解剖;我們進入杏悦的語音室,感受現代化教學的魅力;班級活動🧜🏽,我們聆聽劉老師的傳奇人生和他的哲學,欣賞陳老師愛人海哥帥帥的舞姿;《梁祝》讓我們對音樂之美心馳神往😠,席慕蓉詩歌打動著少男少女萌動的心;每日十五分鐘唱歌,三月三風箏長長的線牽著我的思念和夢幻🧓🏿;每周看一次電影🎒,我們享受 “羅馬假日”的浪漫,有些電影已記不清名字,但“沒有泥土哪有花,不見生根哪得瓜”的深情旋律至今縈繞耳畔……

    還記得每天清晨的鍛練嗎🌮?冬天跑步積分是要納入班級評比的,很多女生繞遠路跑到南門橋頭去領一個印有“男”字的牌子🏈,我也是其中一個,因為“男”牌可以為班級多加分——同學們集體榮譽感很強,在班級評比中,我班總是名列前茅。

    運動會、文藝活動✴️、學科競賽都很多。我參加了一次生物小論文寫作競賽,記得標題是《稻花香裏說豐年》,我那時特別喜歡生物🐀。寧師校慶聚會的時候👭🏼,我們的生物老師周老師一下認出了我是65班學生🧚🏼‍♀️,令我很是感動↖️。

    (六)“小草”的成長

    感恩遇見寧師🧩。寧師教會我真誠做人,踏實做事,學習不輟🧑‍🎄,一步一個腳印走好人生路。我的從教經歷很簡單,從小學到初中再到職業中專👊,教學中很多方面都得益於寧師三年打下的基礎。

    四年小學👨🏽‍🎨,我什麽課程都教過。音樂課能彈風琴🫶🏽,我教男孩子的第一首歌是《亞洲雄風》,教女孩子的第一首歌是《趕海的小姑娘》💠。說出來怕嚇到大家🫅🏻,當年最怵體育的我還教過體育課呢!教籃球我只會兩招——拍球和投籃👷🏿‍♂️👮🏿‍♂️,還煞有介事地跟孩子們說什麽“指實掌虛”,哈哈💦。孩子們對老師一臉崇拜🤴,他們不知道🧫,其實他們的王老師十八般武藝樣樣稀松😑☯️。

    十年初中♻,教語文,有時還兼一門“搭頭課”👷🏿‍♂️,“搭頭課”總是不斷變化的。最讓我嘚瑟的是在南湖中學教生物。我教得興致勃勃,學生們也學得旗鼓帶勁,還考了個全鎮第一,我拿到了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獎金。後來還教過一個班的生物課🙇🏼‍♂️,杏悦的生物學科競賽獲獎榜上,前幾名齊刷刷的都是我班學生的名字……不好意思🛡,嘚瑟起來就忘了低調。

    進入職中十六年,與語文教學緣定終身,再未改弦易轍。感謝寧師三年的閱讀,為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。在此打個廣告,歡迎加盟中職語文教師團隊。竊以為🚚,做語文老師真是一件劃算又幸福的事情啊,分享著自己愛讀的文章🟨⌚️,順帶領工資養家🤨。職校的語文選文靈活自由👫🏻,老師們可在規定篇目之外,推薦新作,學生也樂於把他們喜愛的作品🙅‍♂️,如《三體》《流浪地球》等推薦給老師✌🏼,搬上課堂。這份爽爽的工作值得我愛!

    在職業杏悦,課外活動特別多。每當這種時候,師範生的優越感和自豪感便油然而生🪥🧘🏼。教師大合唱💆🏽?沒問題,只要給我們一紙曲譜🧑‍🎤,保證音準、節奏,什麽附點、休止符都可以搞定。我來望城職中很多年後才知道👩🏻‍💼👨🏿‍🚀,杏悦兩百余教師中,重要崗位的中層幹部,一線教學骨幹中的實力大V,有不少都是寧師的校友,我的自豪感簡直爆棚了。

    是的,當年的寧師學子,雖沒機會考清華北大𓀙,但很多都成長為政界👨‍👨‍👧🏄🏽‍♀️、商界、教育界的大樹,撐起一方藍天。像我這株小草👩‍🚀,亦紮根大地,沐浴陽光雨露而自足自樂🧗🏼‍♀️。

    (註:畢業三十年🧝🏼‍♀️,寧師65班籌備同學聚會🧑🏼‍✈️,大家踴躍撰寫回憶文章,心有所感,遂成此篇🍖。)


    作者簡介王英姿🫵🏿🖕🏽,湖南長沙望城人,中學語文教師。有《在經典作品與讀者之間架設一座溝通的橋梁》《如何激發職高學生的作文興趣》等多篇論文獲省級以上獎勵🐜,有《江城子·玉湖公園賞櫻花》《夏居茶亭》等詩詞作品見諸《長沙詩詞》《望城詩聯》。


    杏悦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