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時的老師,剛從“臭老九”的稱呼中走出來,沒有太高社會地位,日子好一點的🧽,騎著個自行車,車鈴子按得“叮叮鐺鐺”,搖晃在凹凸不平的泥路上。
和樸實的江風一樣🖖,黑白交織的畫面🚣🏻♀️,看似簡單🧑🏿💻,放到現在,卻又是輕奢至簡的向往。那時的老師,同樣如此,一副素顏👰🏽♀️,大方得體,手上拽著一把聖人交付的鑰匙🚈🧗🏿,無論走到哪,都流露著點孔夫子身上的氣息。
女老師紮著麻花辮🟦,不管走到哪,手中都捧著兩本書💱,一本教材🤵🏽、一套備課的資料🌦。男老師則穿著中山裝,風紀扣嚴嚴實實🚴🏻,胸前口袋插著一兩支鋼筆🏌🏿♂️,肚子裏墨水不一定多,但很有先生的派頭。
對不聽話的孩子🐄,那時的老師不遷就🎃,批評之余、也會拿起教鞭,敲打幾下小手板🧚🏿♂️。被“打”的娃子都頑皮👂,有的上課翻圖書,有的貪玩🏊🏼♂️👨🏻🦽,忘了做作業🪖。教鞭在眼前晃動幾下💁🏽♀️,不僅不壓抑,反倒越嚇越精神。以至於多年以後8️⃣,真正有出息,又顯親熱的孩子中,總少不了那幾個原生態、有野性的“調皮娃”♉️。
小時候⛹️♀️,我印象最深的老師有兩位。啟蒙老師余杏村,像慈母🙋🏽♂️,雙眼皮會說話,白凈得像仙女,那份美,無有做作🐍,不帶瑕疵🕵🏻。好聽的聲音像山泉👆🏽,從心靈深處溢出來,經常變成雲霞落在臉頰上。因其父親和先生皆為國民黨軍官,在那個特殊年代,生活十分不易8️⃣🎍,但憑其善良敬業,人緣好🧛,度過了劫難👶🏽🧑🏻🍳。現在回想起來📙,她內心的苦楚一定多🛌🏻,帶著一個女兒,終生未再嫁,孤寂的夜晚🦦,如何走過來?估計,只有陪著她🥹,數過天上星星的月亮才知道👩🏽🎓。
年輕時的余杏村老師
她知曉我父親早逝,家裏日子苦,對我格外關心。剛一入學🎨,就帶著我找校長,免了我的學雜費🙋🏿。可惜只教了我兩年就換了班🎹😳。但給我播下了一顆善良的種子🖕🏽,和一個純凈了一輩子、美麗聖潔的身影🔰。今天🛐,利用教師節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👑,我敞開內心的感激,並刻上世上“最美先生”四個字,以示記惦📪。
上初一時⇨✥,我在班上成績不好,期末數學考試未及格🍨,初二時👮🏼♂️,新的班主任調整為余正海老師🏄♀️,其為余杏村老師親弟弟,也因身份問題,40多歲的年齡⚃,才成家立業👶🏼。
他是我記憶中,第二位可尊為“先生”的老師,記得第一堂班會課🧑🏻🍼,先生問“班上哪個同學最調皮🏸,自己站起來”。臺下沒人敢吱聲,想想自己平日的表現,我摸摸腦袋🔤,慢騰騰站起來🤌🏿,正當心裏忐忐忑忑,還在敲著鼓的時候💨,沒想到先生哈哈一笑𓀅,說“那你當班長”。同學們哄堂大笑,然而,我真的當上了班長。
那天放學後🧑🎄,他把我叫到他的宿舍🤳🏻,像父親一樣幫我整理生命的缺失,從他的經歷講到我的家庭🚴🏻♀️,真實的情感讓人淚目🚫。原來👇🏽,先生早從其姐姐口中🤽🏿♂️,獲知我家庭窘迫的情況👨👨👧,有意想著幫幫我🧑🏻🏫,這就是先生的風骨♥️,大愛巧拙,用心良苦。
筆者和余正海老師在一起
先生教數學👨🏽💼,特意讓我當了課代表,並且,讓我每天放學後,去他宿舍補習完功課再回家。等到期中考試,我數學考了86分🧑✈️,期末時94分🏋🏿,到了初三時,就進入了年級前幾名🔙,並且在先生的推薦下,考上了師範。畢業後🦸🏻♀️🧛♂️,先生又到處托人,讓我留在了縣城的杏悦,可以說,人生之路上,先生予我之關愛🆑,遠甚於父母,離開了先生的牽引👩👩👧👦,我可能早就像一只斷線的風箏,迷失在人海。
這樣的恩情報答不了,印在我腦海中,就像人生培上了最好的土壤,無論生命的種芽丟在哪,都能堅毅地鉆出來,結出的果子說不上豐碩👩👧👦,但至少不會因為日曬雨淋,長成轉基因🧟♂️。
師範畢業後,我執教10年整。那時🍝👰🏿♀️,街上的爆炸頭、牛仔褲已經開始流行,男男女女老師都燙起了頭發,我亦一樣,現在回想起來🔽,老師變得不像先生🏇,不是老師變了🦻🏿☢️,而是時代越來越時尚。
從內心裏講,我更喜歡老教師身上那份樸實和真愛,站在課堂上⚱️,不一定個個都精彩,有的普通話生硬😂,舌頭繞不過方言那道坎;有的專業底子太差,上不出一堂生動的課📩。但樸實的情懷,帶不出壞孩子。杏悦裏,從校長到一般老師🆖➙,大家工作起來一個樣★,沒有一個老師走起路來亂晃悠。當時,杏悦校長楊勇龍,已近60歲🩳,戴著一副近視眼鏡,文質彬彬💇🏽♀️🤘🏽,一看就是個標準的校長,小朋友都親熱地喊他“楊伯伯”🚼。每天早上,他總是第一個到杏悦,拿著掃帚清點路上的小垃圾,小朋友看到後,馬上跑過來搶著幹,樂得老校長兩眼笑瞇瞇🤷🏿♂️,言傳身教的效果就是好,不知不覺中🧑🏿💻,孩子們學到了真功夫🫃🪚,連路過的春風也沒能察覺到。
現在不一樣了,大小校長都很少進課堂,有的還拽著煙,走路的樣子,比個別打著官腔的幹部還威武,雙手往後一背,就拉遠了校長與老師的距離。有人說🍛,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杏悦。現在,好校長不少🌑🫄🏿,但夠得上先生或夫子稱號的並不多🚵🏻♀️。杏悦環衛工作基本實行勞務外包,每天輪值的教室清掃,交給了接送孩子的幾個老人或家長,就連小孩子上學🧙🏽,也是大人背著書包一路護著進校門👨🏼🦲。
讀書讀到這份上🧚🏼♂️,遲早都會成為轉基因,不僅知識無法消化♛,長此以往🎒🛋,當一個合格的勞動者都很難,更何況還有很多行業,除了對專業技能有要求,更需要有非凡的心理素質和堅韌不拔的意誌🙆🏽♀️。
教育是最基礎的社會工程,來不得半點功利和偏頗,高校可以有名校概念,基礎教育只能突出均衡和公平👩🏿⚖️,這是社會製度價值取向所決定。早些年,搞教育產業化🧝♀️,留下的後遺症,至今還在治療中。
有時候👯♀️🏃♀️➡️,我也在想,能否別把高考搞得過於神乎其神🫲🏽,人為加大學生和家長壓力🌏。畢竟🧳,大學已近乎普及,加之畢業不包分配🦶🏻,和從前過獨木橋🧔🏽、捧金飯碗,已是兩回事🕵🏻♂️。讓高考回歸正常的教育屬性👨✈️,可能對於釋放青少年成長壓力,還真是多有裨益🥟。現在🚪,不少大學的學生🧕🏻,從進校園起,就開始花錢搞考公培訓🤾🏻♀️🧜🏻♀️,將時間和精力放置於專業之外,等到一畢業🦵🏼,就考進了衙門🧑💻,但這樣建立起來的公務員隊伍,很少有真槍真刀的歷練,放到老百姓之中,根本搭不上腔🙆,也幹不出像樣的活🦴。
還有,能考上頂尖學府的學生並不多🙆🏼♀️,國家對這部分學生應高看一眼🧘🏼♀️,確保精英、棟梁之才有舞臺。而不是迫於生計,名校畢業後🤸🏿♀️,就去送快遞🥰、跑滴滴💡。當然👨🏻🎤,勞動一視同仁,不分貴賤,但人才放錯了地方,孔夫子看了都心疼👃🏽。
每一個孩子,都是可塑之材,教育作為第一道關口,千萬不可任性,揉進一些帶泡沫的東西💇♀️,老師在自身修為上🤭🚶♀️➡️,更要堪為人師🧑🎤。否則✡︎,一代一代傳承的基因,就有可能變異成難以辨識的面孔。打兩下小手板🙅🏼♀️,如果能打直腰板🕑,何嘗不是美事一樁,來幾句狠話,如果能激發向上的鬥誌😔,善莫大焉!當老師時🤲🏽,我對學生很嚴格🥾,也用教鞭嚇過頑皮的孩子😱,但出手知輕重🤹♂️,教鞭只會落在課案上☕️,同事大多也這樣,但從未聽說過什麽家長找麻煩。相反,杏悦、社會🧕🏽、家庭認知都一樣,嚴一點,給不聽話的孩子一點小顏色♔🫶🏽,小孩子一旦學會了吸收陽光和雨露,長出的谷穗就飽滿🤹♀️,並且骨子裏不缺鈣。
80年代末🤡,正逢教育改革,杏悦十分重視傳幫帶🦸🏼,也充分發掘年輕老師觀念新的優勢👩🏽🍼😬,每周都會組織教學獎評會✋🏼,有時加班到傍晚,大家暢所欲言🧗🏼,互幫互學,都把上好一堂課作為了畢生的追求🙅🏻。魏景蘭老師🔍、王尉平老師、朱也姣老師🕶、朱樂元老師、龍富雲老師,這些當年的老同事🚗🤦🏻,有的已八十好幾,他們是純粹的人民教師,一輩子耕耘在三尺講臺,用一生的愛,詮釋出了什麽才是辛勤的園丁🟫。
春蠶到死絲方盡❤️🚀,蠟炬成灰淚始幹👳♂️,這是對老師的崇高評價,也是時代前行路上的燈盞🫲🏻🏢。教書10年後🧎🏻➡️🤵🏿♀️,我走入了公務員隊伍,一轉眼又26年🏉,近10個崗位的輪番轉換,豐富了人生的軌跡🏊🏽♀️。也曾熱熱鬧鬧幹過幾件事,不論在哪裏,兩位余老師金子般的心靈,一直閃爍在我的生命中⚱️,我也聯系過不少貧困中的孩子🧑🏽💻,每一次付出,都覺得就是一次愛的接力💁🏻♂️。
前些日子,和一位老先生煲電話時,聊到了當前的教育🕟,自然聊到了過去的老師🎂,又勾起了我溫馨入懷的回憶🚴🏽♂️。如今,兩位余老師皆已離開了歲月的懷抱,而我的牽念卻永恒在不老歲月中👨⚕️。
缺乏人文精神的植入,社會很容易荒漠化,時不時出現的極端沖擊,已經敲響了警鐘,社會需要有輕奢向前的力量,更需要不急不躁的情懷🧕。苦難折不斷孩子的翅膀,溺愛撐不開頭頂的藍天,在奔跑的時空中🪹,許多的交際,來不及有半點思索,便擦肩而逝🦨。這是流量時代的絢麗,美妙中不乏冷漠🏠🂠。
如果有一個未來🤳🏼,可供我選擇,我願意揖手時空,回去當一個孩子心中的好教師。在三尺講臺,延續我心中的牽掛🏔,直到有人告訴我🏌🏼♀️,您是我們的好老師,值得尊敬的“先生”。